首页 栏目首页 > 专业 > 正文

过水的村 过命的情

□保定晚报记者 刘芳

8月14日上午,张晓豪开着挖掘机,在东城坊镇宁村村北装运成堆的垃圾,由于卡车宽大,进不了村,他一趟趟用挖掘机运输、装载,一上午的忙碌也只装了三车。问及这几天值得说道的救援经历,张晓豪微微一笑,“我想不起来。”是的,这些天他们的确太累了,就连唤醒几天前的记忆都很吃力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8月1日凌晨两点,在村党支部的有序组织下,宁村民兵应急排的成员们开始救援滞留在村里的乡亲们。连续20多个小时,铲车、救生船轮番上阵,而坐在铲车里、泡在洪水中的是一群20岁到50岁的青壮年。张晓豪便是其中的一员。

工作中的张晓豪。

铲车斗里一次运送七八个人,张晓豪开着自己的铲车,往返30余趟,安全转移了200多人。车斗里载着人,张晓豪精神紧张,一刻不敢松懈。他清楚,操作杆里有乡亲的安危,铲车过处是生命的通道。水流湍急的时候,铲车开不进村里,救生船也不受控制,张晓豪便和伙伴们一起泡在冰冷浑浊的洪水中,站成一面人墙,拦住救生船。水退了,他便参与到发放物资的志愿者团队中,垃圾堆积成山,他又开上挖掘机,不知疲惫地参与整理清运。在驾驶室里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,衣服被汗水浸透,又被烈日烤干。“不求别的,只希望能快点重建家园。”朴实的话语,敦厚的笑容,这个25岁的小伙子在洪水到来时的作为值得称道,而宁村民兵排的成员们也个个都展现了应有的担当。

39岁的田君有两部铲车,也都参与到救援行动中。先是救援,再是清运,田君的车胎扎了十多回,补胎换胎花了5000多。村支书张贺想给他补偿这部分费用。田君不干,只说,“就是车坏了,我也不能要钱。”田君还有个粮食收储站,收割机和粮食都泡在了水里,他顾不上这么多,坚持开着铲车救人,清垃圾。不光救援本村村民,接到邻村的求助,他也义无反顾。和张晓豪一样,田君这几天也忙晕了。他只记得自己前几天没怎么睡觉,困极了就在铲车上眯一会儿,至于蚊虫叮咬、一身异味啥的,都是小事儿。

张佳乐(中)同专业人员进行入户评估。

其实,早在7月31日下午,民兵排长张佳乐就开始组织民兵分成四个小队,分赴东南西北四面,观察水情。由于常有防汛演练和培训,民兵们应对洪水,参与救援显得从容不迫。洪水来了,最深的地方能没过人。他们优先援救平房里居住的村民,用铲车和救生船将村民转移至安置点。“有铲车的开铲车,其余人穿着救生衣,游走在洪水中挨家挨户上门救援。”张佳乐说,老人行动不方便的就背着扛着,无动力的救生船全靠手推,当时在村里参与救援的民兵有30多人,他们在最初的两三天都没正经睡过觉,累了困了就靠在电线杆子上休息。

高达说自己不是民兵排的,因为他觉得自己经常在外,能为村里做的不多,不应该白白顶着这个名。可是这次救援中,眼看救生船将要倾覆,高达不假思索地跳入漫过肩膀的洪水中,将平稳和安全让给了一船的人。次日,湮没在水中的彩钢板在高达的膝盖上留下了一道8厘米长的伤口。朋友怕他感染,直接用酒精消毒。“应该挺疼吧,当时也不觉得了。”说这话时,高达好像在聊别人的事儿。

高达为保一船人的安全,自己跳入水中。

“能出去一个算一个,救人的时候根本顾不上想别的。”李朋立说,水进村了,他们就跟着水头走,民兵们各有各的分工,最终实现了人员零伤亡,这是他们最庆幸的事。张涛被大水困在了村外,看到了外地救援团队和援助物资的到来,便主动当起了向导。“能干啥就干点啥,也算尽了一份力。”

他们是一个民兵排的战友,在这场洪水中并肩作战,共渡难关。他们一同保卫自己的家人,携手重建自己的家园。他们的名字和所历所感或许不能详记于这页文字中,但这些早已不重要。这共患难的真情,这家人般的相助,让未来可期。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